为深入贯彻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坚持“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的宗旨,引领广大青年在大思政实践中坚定理想信念,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贡献青春力量。7月8日,中国民用航空飞行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脉承初心,桥连征路”社会实践团赴泸定县开展以“红军飞夺泸定桥90周年”为主题的党史学习教育社会实践活动。
团队首日深入县基层,在双拥街道实地走访,集中学习英雄模范事迹,汲取榜样力量;并与居民深入交流,号召青少年共同学模范、树新风。随后,团队前往朱德同志长征途经泸定时的故居,瞻仰革命遗迹,深切感悟伟大长征精神。此次活动中,团队积极践行初心使命,通过沉浸式调研与学习深化党史学习教育,为赓续红色血脉、奋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
步入泸定城区的“双拥模范街”,街道两侧的灯箱上,“军爱民,我领军,携手共进一家亲”的标语在阳光下熠熠生辉。这条街本身就是一部立体史书,记录着从红军长征到新时代守卫者的薪火相传。在这条记录英雄的长街上,一个名字与事迹尤其令人肃然起敬——张超烈士。这位献身我国航母事业的英雄飞行员,是舰载航空兵一级飞行员。2016年4月27日,在驾驶舰载机进行模拟着舰训练时,飞机突发电传故障。生死关头,张超为尽最大可能保住战机,错过了最佳跳伞时机,壮烈牺牲,年仅30岁。中央军委追授他“逐梦海天的强军先锋”荣誉称号。他的生命虽然短暂,却如泰山般沉重,完美诠释了“为人民利益而死重于泰山”的崇高精神,是新时代强军报国的光辉典范。
通过社会实践,队员们在他身上看到了最熟悉的灵魂烙印:同样的敬畏生命、同样的精益求精、同样的以苍穹为战场守护人间。他冒着雷暴穿越峡谷营救科考队的壮举,与课堂上讲解的特情处置何其相似!不同的是,他的“客舱”随时时可能陨落的战机,他的“乘客”是素未谋面的同胞。那一刻,队员们豁然领悟:张超烈士在生死关头展现出的无畏勇气、精湛技艺和以生命的决绝,正是民航人“敬畏生命、敬畏规章、敬畏职责”职业信条在军人身上的极致升华。
穿过熙攘的街巷,实践团队来到城东一处朴素的川西小院。门楣上悬挂的“四川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牌匾,铭刻着四川省人民政府对这里的郑重认定。这座土墙斑驳的二层木楼,曾是朱德总司令长征途经泸定时的临时指挥所。

当队员们列队于石头台阶上合影时,阳光穿透历史洒在肩头。快门按下的瞬间,朱总司令那句“万里长征犹忆泸关险,三军远戍严防帝国侵”的铿锵之声穿越九十年时空,重重落在我们心间。
今天的实践,为马院学子注入强大精神动力。实践团队全体成员,体悟到军人以生命丈量忠诚的厚重分量,也汲取了伟人于细微处彰显担当的精神遗产。作为新时代青年,将传承红色精神火种,让灵魂与土地地脉相连,以史为鉴、勇担使命,把热土馈赠融入理论研究与实践中,在民族复兴征程中传扬红色基因,护好先烈拼搏的盛世山河,让红色精神永续传承,以青春之姿书写信仰答卷,贡献青春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