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9日,中国民用航空飞行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知行合翼”实践团走进宜宾市,循着红色印记展开调研。他们深入高校课堂与青年学子共话信仰传承,走进社区街巷倾听百姓口述历史,探访抗战遗址感悟先辈精神。通过沉浸式走访、互动式交流、深层次思考,实践团在历史与现实的交汇处,探寻红色基因的时代价值,让抗战精神在新时代焕发青春光彩。

在合江门社区北门街道,实践团队为小学生们带来了一堂别开生面的红色教育课。队员们播放了抗日英雄主题动画短片,讲述烽火岁月中的英勇事迹,孩子们的眼神里闪烁着敬佩与好奇。随后,团队结合民航特色,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介绍了飞机的分类和飞行原理,并带领孩子们动手折纸飞机。当一架架纸飞机在教室里划出弧线,欢声笑语中,爱国情怀与科学兴趣悄然萌芽。
从李庄古街的游客到宜宾学院的学生,从社区居民到高校教师,团队带着精心设计的问卷,行走在街头巷尾、校园内外。每一份问卷都是一次对话,每一次交流都是一次思考。在翠屏校区的林荫道上,学生们认真填写着对红色文化的理解;在李庄镇的老茶馆里,老人们娓娓道来记忆中的抗战往事。这些问卷不仅收集了观点,更串联起不同世代对历史的共同记忆。

团队走访了李庄抗战文化纪念馆、宜宾学院和社区街道,与讲解员、师生、居民展开深入交流。在纪念馆里,一件件文物背后的故事被重新唤醒;在高校中,师生们探讨着红色精神对当代青年的启示;在社区里,老一辈人分享着亲身经历的历史片段。这些对话让团队成员更加深刻地感受到,历史的脉络始终与今天的我们紧密相连。
此次宜宾之行,“知行合翼”实践团不仅收集了丰富的调研素材,更在行走与对话中加深了对红色文化的理解。80年岁月流转,抗战精神始终是照亮前路的灯塔,而这场调研,正是一次让红色基因在新时代继续传递的生动实践。从历史场馆的精神溯源,到高校学子的思想碰撞,再到社区居民的记忆共鸣,实践团用脚步丈量红色土地,用对话触摸时代温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