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 王润润 报道:10月31日,中国民航飞行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与德阳市新闻传媒中心成功举行“融媒+思政”社会实践基地揭牌仪式。德阳市新闻传媒中心总编辑向辉、副主任王前、编委办主任卢宇红等,与中飞院马院院长冷伟、副院长帅刚及师生代表共同出席活动。双方围绕思政教育创新、实践资源共享展开深度互动,为校媒协同育人开启新篇章。
活动伊始,中飞院马院师生在德阳市新闻传媒中心电台管理中心副主任丁洋带领下,走进德阳市新闻传媒中心“活的传媒博物馆”。展厅内,三星堆文化元素与传媒职能的融合设计格外吸睛——中心logo嵌入青铜纵目面具“眼”与太阳轮“阳”的意象,既呼应“德阳”地名,又象征新闻人“洞察事实、传递光明”的职责;以三星堆青铜神树为原型打造的“传媒之树”,从公元前131年罗马《每日记闻》到现代AI传播技术,清晰梳理千年传媒发展脉络。丁洋老师还回忆道,1996年8月央视拍《鸟瞰德阳》时还没有无人机,团队特意租用飞院直升机,摄像记者在机舱内扛机航拍,在当时开创了德阳城市影像记录的先河!“电视塔就像灯塔,要让党的声音传到每个角落”,丁洋老师的话让师生对新闻使命有了更具象认知。

随后,两场聚焦思政与传媒融合的专题分享,为师生带来满满干货。丁洋老师以“音符上的党课”为主题,通过沉浸式教学模式,结合《觉醒年代》中陈延年赴刑场的经典片段、焦裕禄女儿的采访视频,搭配《我的父亲》等音乐作品,让“理想”“奉献”等精神内核在情感共鸣中深入人心,打破传统思政课单向灌输的模式。德阳市新闻传媒中心短视频部主任王月则围绕“新媒体时代的短视频实战技能”,结合川超联赛说唱宣推、《我姓德》热梗改编等案例,拆解“有趣、有梗、有才”的创作逻辑。她提出,“新媒体宣传要懂‘微微抖小手’,用微信、抖音等平台用户喜爱的方式,把有意义的事做得有意思”,现场互动频繁,笑声与笔记声交织,为师生打开思政宣传创新思路。
向辉表示,此次合作既是落实上级部署、深化产教融合的具体行动,也是中心“开门带美企、融媒育新人”的重要成果。他肯定中飞院的育人优势与马院的专业成效,提出双方应将依托各自资源优势,为中飞院思政学子开辟实践实习绿色通道,打造“融媒体+高校”协同育人新模式以实现聚合效应。最后以揭牌为起点呼吁携手奋进,为国家建设贡献力量,并为中飞院老师同学们送上美好祝愿。
冷伟在致辞中感谢了德阳市新闻传媒中心对基地揭牌仪式的精心筹备与支持,肯定其作为地方主流媒体的社会责任、专业实力及优质育人资源。他强调马院肩负立德树人使命,需依托社会资源打造思政大课堂,明确此次基地设立是落实“善用大思政课”的具体实践。同时对以基地为桥梁深化双方合作、探索思政教育新模式表示期待,并预祝双方合作与传媒中心发展均取得良好成果。
仪式环节中,冷伟与向辉共同为“中飞院马院社会实践基地”揭牌,标志着双方“融媒+思政”协同育人模式正式启动。根据合作规划,该基地将为中飞院思政专业学生提供实习实践、案例教学、项目参与等资源,推动思政理论学习与传媒一线实践深度融合,助力培养“懂理论、会实践、善传播”的新时代思政人才。
此次校媒合作,是中飞院马院深化“大思政课”建设、拓展实践育人渠道的重要举措,也是德阳市新闻传媒中心践行主流媒体社会责任、推动思政资源转化的积极探索。未来,双方将进一步整合资源、细化合作,为思政教育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