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面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值此红军飞夺泸定桥战役胜利90周年之际,中国民用航空飞行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脉承初心,桥连征路”社会实践团,于7月8日至11日赴四川甘孜藏族自治州泸定县开展党史学习教育主题实践活动。团队采用“沉浸式研学与校地联动相结合”的创新模式,通过在革命圣地追溯长征精神根脉,在乡村振兴一线践行青年使命担当,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青春力量。
团队首访泸定“双拥模范街”,感悟“军爱民,我领军”标语映射的军民鱼水情。通过走访居民、学习英模事迹,体悟红色基因传承。在张超烈士事迹展陈前,海军飞行员为保护战机壮烈牺牲的故事令人震撼。其“敬畏生命、精益求精”的信念,与民航行业的职业信条深度契合,让团队成员对责任与坚守有了更深刻的理解。探访朱德长征故居时,成员触摸斑驳土墙、凝视历史刻痕,在简朴木楼中感悟伟人的担当。“万里长征犹忆沪关险,三军远戍严防帝国侵”的誓言跨越时空,为青年注入勇担时代使命的精神动力。
团队在泸定桥教育基地及周边的探访,通过文物、仪式与历史场景学习,接受党性洗礼与精神淬炼,体悟革命智慧与道路真谛。踏访泸定桥教育基地,纪念碑雕塑以张力线条再现红军昼夜奔袭240里的钢铁意志,纪念馆300余件文物全景还原“十三根铁链托起共和国”的史诗。与四川长征干部学院甘孜泸定桥分院党员共同开展活动:敬献花篮、重温誓词、共学党课,接受深刻党性洗礼。

深入摩西古镇,系统学习1935年“摩西会议”上党中央在危局中作出“强渡大渡河”的战略抉择,印证“道路决定命运”的真谛。探访毛泽东故居,从简朴陈设中感受领袖运筹帷幄的气概,通过现场教学领会四渡赤水至飞夺泸定桥的战略智慧,在锈迹铁索与奔腾河水中完成直抵灵魂的精神淬炼。在邓油房村“童伴之家”的支教活动,通过红色教育与趣味互动传递信念,联动校际力量推进语言普及与政策宣讲,以实践赋能乡村振兴,收获了孩子们的求知与崇敬。在“童伴之家”支教时,从五四精神切入,结合泸定桥战役讲述永不言弃的信仰,并联结民航职业操守;通过创意折纸让孩子们放飞承载信念的纸飞机,在“你画我猜”环节以水彩画寄托对天空的向往,传递精神力量。

拓展校际合作:联合“语润康巴”推普团普及国家通用语言;协同多校队伍以案例形式宣讲“中央八项规定”的时代价值,推动从严治党思想扎根基层,以“共享西瓜”场景生动体现校际协同对乡村振兴的赋能。
此次社会实践架起一座淬炼信仰、担当使命的青春之桥。在乡村课堂,孩子们渴求知识的目光与其中流露的真挚崇敬,深刻诠释了奉献的价值;于泸定桥上,承载厚重历史的铁索,带来直抵灵魂的震撼;跨校协作的实践,印证了“桥连征路”需携手共筑未来。团队成员作为知识传递者播撒希望,作为精神播种者厚植红色基因与民航报国信念,作为机制践行者探索高校协同长效机制,为乡村振兴注入青春动能。九十年薪火相传,新时代青年丈量红色足迹,让红色基因在基层传承赓续,将青春答卷书写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