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首页
当前位置是: 学校首页 -> 正文
工作动态
TA们!闪闪发光
发布日期:2025年08月25日 作者:王润润 来源:

本网讯 王润润 报道:成都世运会志愿者招募于今年3月启动,中飞院马院11名志愿者历经多轮考核与赛事专项培训,最终正式上岗。数月间,他们以不懈坚守践行奉献精神,秉持马院人的思想自觉与责任意识,凭热忱态度与青春笑颜,向世界展现中国青年的使命担当与蓬勃活力

这群马院“小青椒”的志愿足迹,印刻在凌晨四五点场馆微光下的空旷路径上,定格在国歌奏响时与万人共瞩国旗升起的庄严时刻里。他们重复着“您好”“感谢”的礼貌问候,坚持着“小心台阶”“请往此方向”的细致指引——这些看似平凡的瞬间,已然凝聚成青春岁月中最热血、最璀璨的记忆。但竞技体育的魅力不仅在于金牌归属与赛场胜负,更蕴藏在人与人之间那份最真挚的情感联结之中。

杨熙博 :作为此次成都世运会的一名“小青椒”,很有幸参与到第一站的火种采集与传递,见证世运会第一粒火种的诞生。在导演组,我主要负责机动保障与网络技术的联络与沟通,灵活变动岗位,保证所有点位信号畅通无阻,画面显示不出纰漏。当世运火种从三星堆青铜太阳轮中问世,当世运火炬首次在祭祀台点燃,当体育文化与古蜀文明交相辉映的那一刻,我们为赛事的付出也随之定格。这段展示青年风采和青年担当的经历也将永远指引我们前行。

郭晓雯:有幸作为一名志愿者参与世运会的工作,我深刻体会到盛会背后细微之处的温度。我的岗位是观众服务,每一次指路、每一句解答,看似简单,却是确保赛事顺畅运行不可或缺的环节。当我看到观众因快速找到座位而露出的笑容,听到不同语言的“谢谢”,所有疲惫瞬间化为动力。我感悟到,真正的服务之美,在于主动向前的一步,在于将心比心的体谅。这场体育盛宴不仅由运动员的拼搏铸就,也由无数志愿者的默默奉献支撑。这份经历,远超服务本身,是一次关于奉献与连接的生动教育,令我终身难忘。

李语涵:参与世运会三岔湖赛区的颁奖礼仪工作,是一次将青春风采与赛事荣耀深度绑定的珍贵经历。从前期反复打磨手势角度、步伐节奏,到现场精准配合颁奖环节,每一个细节都在诠释“专业”二字。三岔湖的湖光山色与赛事的热烈氛围交融,也让我对“体育+生态”的理念有了更深体会。作为大学生,这次经历不仅提升了我的礼仪素养与应变能力,更让我以微小的角色参与到国际赛事中,为运动精神喝彩,为青春留下了与荣誉同行的独特印记。

范书豪:在本届世界运动会期间,我作为徒步定向项目点区域志愿者,主要负责为参赛运动员安装并检查电子定位装置。面对高强度、快节奏的赛事要求,我始终保持高度专注,迅速核对选手信息,精准绑扎足部定位设备,确保每位运动员出发时装置运行零失误。 这段经历不仅锻炼了我的应变能力和专业技术素养,更让我体会到大型赛事中志愿服务的核心价值——以专业守护公平,用热忱传递体育精神。

陈思言:在徒步定向场馆计时计分岗位中,我协助维护设备运行,参与到出发检录、地图回收与成绩分发,通过精准核对数据、传递信息等当好赛事的保障员。在操作流程中逐渐生疏到熟练,在应急处理中学会沉稳协作,我深刻体会到细节对赛事公平,成败的意义。这段经历让我更懂责任与坚守,期待世运会顺利举办,将用志愿力量为赛事添彩,为我个人成长增添光彩。

苏巴提·牙勒空:站在世运广场的舞台侧幕,我常觉得这里像块被聚光灯遗忘的褶皱,却藏着最鲜活的脉动。川剧演员勾脸时蹭落的金粉、清音艺人拨弦时抖落的竹露、长嘴铜壶茶艺师翻腕时溅出的茶汤珠,都曾落在我递过的托盘里。作为舞台助理志愿者,我的工作本是协助后台的寻常运转:递道具、理衣饰、传茶水,指尖触过的无非是戏服的盘扣、琴弦的丝绒、铜壶的凉意。我忽然看清,这些被托在掌心的寻常,原来正借着世界运动会的风飞向更广阔的舞台。

王佳佳:作为首金场地志愿者,我的日常工作虽琐碎。指引观众、协助运动员、沟通翻译,却串联起赛事的顺畅。最动人的是跨越语言的善意:外国友人的感谢、观众的体谅、运动员的点赞,都让人感到温暖。过程有挑战,但合力解决问题的成就感很强。我们成了文化桥梁,也收获了成长。这段经历教会了我包容与担当,那些瞬间都将成为我青春中的珍贵记忆。

张煦卿:这个七月,在三星堆的烈日下,我读懂了志愿服务的温度。作为火种采集导演组志愿者,古蜀文明的神圣庄严里,藏着太多细碎的感动。导演组的前辈们总把任务分得清晰妥帖,从不用我们多问一句。烈阳烤得地面发烫时,水总会及时递到手里;流程再忙,热乎的饭菜也从不缺席。大家蹲在树荫下擦汗时,讨论的都是“下一个环节再细点”。

金垚:世运广场人来人往,我们用微笑和热情为每位游客指引方向、解答问题。遇到语言不通的情况,培训时学的应急外语便派上了用场。即使是最简单的交流,也能看到对方脸上绽放的笑容。回程的班车上,车厢里响起此起彼伏的哈欠声。虽然身体疲惫,但内心却充满甘甜。这不仅是一次志愿服务,更是一次心灵的旅行,让我在这个城市里,感受到了世界的温暖与活力。

孙钦霖:在成都世运会的筹备与举办期间,我有幸成为徒步定向计时计分项目的志愿者,这段经历令我收获颇丰。在这次志愿者服务中,我不仅深刻感受到了国际赛事的专业性和严谨性,也通过与来自不同国家和地区的运动员、工作人员交流,拓宽了自己的视野。我为能够在成都世运会这样的国际舞台上贡献自己的力量而感到无比自豪,这段经历也将成为我人生中一段难忘的回忆 。

陶怡蓉:

在世运广场的打卡抽奖点岗位上,我深刻感受到作为“小青椒”的责任与荣光。每天面对来自世界各地的观众,从耐心解答打卡规则到快速核对发放奖券,我努力用每一个微笑、每一次贴心的指引,传递着成都这座城市的友好与善意。官方不仅为我们准备了详细的服务手册,还时不时来岗位询问需求,送来防暑物资、调整排班,学校也时刻牵挂着我们。这些来自官方和学校的关怀和呵护像是在告诉我们,开始时志愿者专员和领队老师的那句“绝对不会让志愿者当牛马”是他们有备而来的承诺。我们不仅是这场国际盛会的“螺丝钉”,更是城市文明的“活名片”。

世运会终将落幕,青春征程不散场。当告别时刻的烟花点亮成都夜空,那一抹始终活跃在各个角落的“中飞院志愿绿”,早已将服务的热情转化为永恒的青春印记。这段炙热而难忘的经历,由马院学子用专业与信仰细心浇筑,用无数个日夜的坚守和奉献共同铸就。这不仅属于他们的青春勋章,更是知行合一、服务人民的最美实践。让我们为中飞院马院的“小青椒”点赞,期待他们将这份精神力量带回蓝天课堂,继续传承发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