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首页
当前位置是: 学校首页 -> 正文
工作动态
起航:赓续红色基因,探寻川矿记忆——“探兴文旅·续章石棉”社会实践队
发布日期:2025年07月10日 作者:马克思主义学院 来源:

7月8日上午,中国民用航空飞行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探兴文旅·续章石棉”社会实践队前往石棉县,开启为期4天的社会实践活动,第一站率先抵达石棉川矿记忆红色教育基地——川矿记忆展览馆,切身感悟,实地调研,深入学习。

四川石棉随着石棉矿矿产资源枯竭和响应国家改革号召,融入地方发展,其六十余载辉煌岁月展现出的曲折和壮美,见证了新中国工业艰难发展的历程,肩负了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几代中国人工业强国的梦想,证明了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肩负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历史使命,才能真正带领人民实现工业强国。来自五湖四海的建设者与石棉人民共同铸就了川矿历史,“不怕牺牲、艰苦创业、顽强拼搏、奋力开拓”的川矿精神,将鞭策我们在建设新石棉的道路上,策马扬鞭,勇往直前。

在川矿记忆展览馆中,队员们学习了诞生于四川石棉矿波澜壮阔的川矿记忆红色精神,生动展现了一部新中国工业白手起家、砥砺前行的奋斗史诗。

1950年—1957年石棉矿的创业者们在“我为祖国挖石棉”的号召下,怀着建设社会主义的热忱来到大渡河边开采石棉矿,经过不懈努力,1975年规范化的国营企业四川石棉矿建立。

1958年—1985年,川矿人面临着难以想象的困难,但他们从未有过丝毫退缩。在“艰苦创业”精神的支撑下,他们凭借勤劳的双手和顽强的意志,逐步建立起了矿山的基础开采设施,从最初的纯手工劳作,一步步探索出更加高效的生产方式,1984年成为全国八大石棉矿之一,开启了四川石棉矿从无到有的伟大征程,为后续发展奠定了坚实根基。

如今,在川矿记忆陈列馆中,通过老师的生动讲解,我们对川矿历史有了更为深入的理解。一张张历史照片、一部部老旧设备、一个个珍贵文献以及复原场景等,有力见证了着这段光辉历史,让人们得以深切感受川矿记忆红色精神的磅礴力量。它时刻提醒着我们,在面对困难与挑战时,要勇往直前、拼搏奋进,不断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

团队成员姜羽轩感悟:7月8日我们起航踏上了社会实践的路途,在坐上出发的大巴,走进这座在大山里的城市,抵达石棉,我们首先去参观了川矿记忆展览馆。走进川矿记忆展览馆,就仿佛踏入了一条时光回廊,历史的尘埃在光束中浮动,将新中国工业蹒跚起步、砥砺奋进的岁月娓娓道来。川矿人用镐头凿开的不仅是坚硬的矿石,更是新中国工业从零到一的突围之路;他们用生命守护的不仅是一座矿山,更是一个民族对“自立自强”的执着追求。

团队成员马睿泽感悟:在川矿记忆展览馆内,老旧设备、历史照片与复原场景交织,让那段奋斗史变得可触可感。20世纪50年代,创业者们怀揣“我为祖国挖石棉”的热忱,在艰苦环境中白手起家;20世纪80年代,他们攻克技术难关,推动矿山迈向机械化,为国家建设输送关键物资。

在接下来的实践活动中,“探兴文旅·续章石棉”社会实践队将继续秉承“严谨、互助、科学、进步”的调研精神,深入基层一线,调研学习石棉县川矿精神传承,用实际行动展现大学生的担当作为,在实践的“大思政课”中“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