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是: 学校首页 -> 学科科研 -> 学术动态 -> 正文
学术动态
以就业为导向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
发布日期:2023年09月07日 作者: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

思想政治教育能够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就业观等,在大学生择业就业的道路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形势发生变化,人才质量需求提升,在毕业生数量逐渐增多的情况下,导致大学生就业竞争极其激烈、就业形势难度提高,“就业难”成为逐渐成为社会热点话题之一。不可否认的是,大学生接受高等教育的重要目的之一就是为未来实现更好就业奠定基础。而如今,在严峻的就业形势下,从高校毕业的大学生仍面临着极大的就业压力,这一现实问题既不利于社会的稳定发展和良性循环,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大学生自身身心健康的发展。是以,要想改变“就业难”的社会现状,满足市场的人才需求,必须在明确现实问题的基础上,积极开展以就业为导向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教学效果发展滞缓,现实问题不可忽视。面对社会对人才的实际需求,高校越来越重视培养适合市场需要的人才,同时,学校也在积极探索以就业导向为基础的创新型思想政治教育活动方法。但是,目前以就业为导向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活动还未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仍存在着一些现实问题。第一,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过于单一。目前,高校以就业为导向的思想政治教育只是简单地将就业指导和思想政治教育结合起来,并未去真正了解和把握学生普遍的就业观念和实际的就业需求,导致课堂内容与实际有一定的差距,无法为学生提供更为具有实际性、丰富性的内容,正是因为内容与学生需求的不适切性,难以在就业方面为学生提供更好地指导,使得课程无法更好地吸引学生,教学效果难以有较大突破。第二,教学内容不够系统化。在以就业为导向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学校更加重视培养学生的就业观和职业观,不可否认,就业观和职业观是重要内容。但是只是一味的培养学生的就业观和职业观,就会忽略另一个重要的方面,即大学生的思想境界。如果大学生的思想境界无法得到提高,那么他们就只能获得单层次的发展,无法实现全面的提升,不利于大学生明确职业定位和就业前景。第三,缺乏实践教育,针对性不强。学校在以就业为导向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无论是教学内容还是实践教育都缺乏一定的针对性。针对性不强就很难去推动以就业为导向的思想政治教育的改革。是以,高校要想充分发挥思想政治教育对于大学生就业的重要作用,就需要在明确现有问题的基础上,将思想政治教育与学生的就业问题紧密结合起来,在帮助学生树立正确就业观念的基础上,给予学生更多地实践机会和就业选择渠道,为学生在毕业时顺利找到满意的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具体而言,可从一下几方面着手。

以就业为导向的思想政治教育要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面临严峻的就业形势,大学生“就业难”已经成为一个社会问题。在对大学生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教师首先需要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将整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相结合,能力教育与素质教育相结合,线性教育与非线性教育相结合,就业指导和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其次,教师要找准就业导向与思想政治教育的结合点,加强思想政治教育与大学生就业指导之间的联系,真正地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到大学生的就业指导中,而不仅仅形式化的将二者结合起来。最后,在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教师要立足市场,面向市场实际的人才需求,基于学生现实发展情况,在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引导学生了解市场实况,以便其能够更好地择业和就业。与此同时,教师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还应不断地加强学生的思想认识水平,同时提升学生的就业竞争力,为学生逐步实现职业发展的目标奠定良好的基础。

以就业为导向的思想政治教育要将理论与实践有效结合。要想思想政治教育能够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教师除了要关注理论学习的同时,还必须要加强实践教育,将理论和实践有效地结合在一起。是以,学校可以积极组织一些丰富有趣的实践活动,让学生们在活动中开阔视野、积累经验、明确方向、提升能力,为将来的就业奠定良好的实践基础。以就业为导向的思想政治教育可以开展与“就业”主题相关的实践活动,比如,学校可以开展一些模拟就业的活动,在活动中,使学生可以真正置身于与现实情景相似的择业就业的情境中,提供给学生真切感受择业就业的机会与平台,有利于学生在模拟活动过程中学习技巧。同时,这样的模拟活动也能够让学生更加了解当下的就业环境和就业趋势,更加明确自身的不足之处,并针对性地反思和改进,这样有利于学生在多次的模拟实践活动中获得丰富的就业择业经验,提升自身的能力水平。

以就业为导向的思想政治教育要创新教学方法。思想政治教育能否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与教学方法有着密切的联系。传统的教学方法已经不能够适应当下时代的变化,要想真正帮助学生获得更好的发展,就必须不断地去创新和探索新的教学方法,以适应时代的发展。换言之,只有选择创新、科学、有效的教学方法,才能更好地引导学生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是以,要想对教学方法进行创新,就不能只是简单地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转变为一种就业指导,应将关注点放在增强思想政治教育与大学生就业之间的联系,延伸思想政治教育本身的教学活动,积极关注学生的实际就业需求,并结合学生自身的特点开展教学,进一步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比如,教师可以采用情境教学法和案例教学法等。在课堂中设置一定的情境,让学生在真实合理的情境中更好地投入课堂,学习知识。同时,教师也可以选择一些与就业相关的经典案例,让学生自主探讨,在探讨中,不仅有利于学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也有利于锻炼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的能力,进而产生较好的教学效果。所以,思想政治教育不仅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还要结合学生的具体情况,对学生进行道德观、择业观和就业观等方面的教育。这样才能让大学生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以更加良好、平稳的心态去参与就业竞争。

以就业为导向的思想政治教育要基于职业规划教育丰富教学内容。要以学生就业为导向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就需要丰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具体内容。教师可以将学生的职业规划指导融入到思想政治教育中,丰富思想政治教育的教授内容,这样不仅能够更为全面地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同时也能让学生尽早明确自己未来职业的发展方向,主动考虑自身的职业规划,将学生培养成为能够适应市场经济发展需求的高素质、高质量人才,在社会发展中发光发热,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做贡献。

以就业为导向的思想政治教育可以深入开展校企合作。校企合作是一种很好的人才培养模式,它能够使学校和企业实现优势互补。一方面,学校丰富的理论知识资源能够为企业的发展注入理论动力;另一方面,企业具有的丰富实践资源,也能够弥补学校实践资源相对较少这一不足之处。学校和企业的联合,能够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为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注入活力,促进学生全方位的发展。是以,在对大学生进行以就业为导向的思想政治教育中,学校要积极与企业进行合作,根据学生的专业发展情况,寻找一些适合学生且综合实力较强的企业,在全面考察的基础上,与他们之间建立一种长期的合作关系。确定合作关系之后,学校可以定期安排一些学生进入合作企业进行体验和实习,并主动邀请企业相关人员在校内开设课程或讲座。在实习中,学生可以更真切地感受、体验工作岗位的特点,明确了解岗位性质,帮助他们未来确定择业和就业方向。与此同时,在实习的过程中校内外指导老师相互配合,为学生答疑解惑,能够更好地指导学生,为学生的择业和就业奠定良好的实践基础。

以就业为导向的思想政治教育要重视心理教育。随着就业压力的增加,如果没有良好的心态调节压力,可能会产生一些问题,由此可见,提高大学生的心理素质也是以就业为导向的思想政治教育中所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是以,一方面,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教育工作者应积极采取各种措施,重点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如在日常的思想政治教育中,教师要引导学生积极地去看待就业的问题,通过一些游戏或者案例等方式,提升学生的抗压能力,树立正确的就业观。这样一来,有利于其在面对就业压力时及时调整自己的心态,以更积极乐观的态度去面对就业问题。另一方面,高校要设立心理咨询中心,并提供线上心理咨询平台,聘请专业人士为学生提供全面科学的心理咨询服务,为及时解决学生心理问题提供便利途径。除此之外,教师也要主动和学生沟通交流,在交流中了解他们目前的心理状态,以便及时地、有针对性地对有问题的学生进行指导,帮助他们树立良好的心态。

以就业为导向的思想政治教育要加强教师的专业培训。教师在以就业为导向的思想政治教育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拥有一批高素质、高质量的教师队伍是取得良好教学效果的重要保障。是以,高校必须要重视教师的发展,加强教师的专业培训。一方面,学校要开展职业培训来提升思政教师的理论水平和教学能力。另一方面,要想更好地进行以就业为导向的思想政治教育,还要对教师进行一定的就业教育,让教师们可以更加全面、深入地了解一些就业方面的知识和案例。与此同时,学校也要提供一定的机会让教师真正地深入就业市场,在市场中更好地了解就业形势、就业政策和人才需求,这样有利于教师更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学习和就业。

总而言之,随着时代的发展,以就业为导向的思想政治教育备受关注和重视。高校作为为社会培养高素质、高质量人才的重要场所,必须在以就业为导向的思想政治教育中发挥重要的作用。是以,高校必须从方方面面进行改革和创新,在以就业为导向的思想政治教育中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将理论与实践有效结合、并基于职业规划教育丰富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法、深入开展校企合作、重视学生心理教育的同时加强教师的专业培训,为推进学生全面发展、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实现学生顺利就业打好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