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科学网讯(记者 钟义见)
12月10日晚,西北工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内蒙古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华北电力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青马先声主办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学术前沿系列讲座——第九讲顺利开讲。
西南大学原党委书记、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中心主任、教授黄蓉生作为本次讲座主讲专家,围绕“思想政治教育前沿问题”这一主题,从思想政治教育的专业划分、学科所属等方面对其进行了专业定位,并围绕思想政治教育前沿问题的基本要义、类型分析、研究要领三个方面作了深入阐释。
讲座由西北工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教授杨云霞主持。
黄蓉生依据学界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多维理解,分为专业前沿、学科前沿、理论前沿、实践前沿四种类型。
在专业前沿上,她在回顾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设立发展历程中表示,自从1984年4月教育部决定在部分高等学校设置思想政治教育专业至今,全国办有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院校数量、招生人数、师资队伍等方面均实现了大规模增长;如今,思想政治教育的专业发展已与就业率、考研率、好评率密切关联,“如何精心办出好专业、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成为每个院校促进思想政治教育专业长足发展的时代课题。
在学科前沿上,黄蓉生指出了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学科归属是一个不断调整的过程。她表示,2005年前后,教育部提出增设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设置于“法学”门类内,当时下设五个二级学科,即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马克思主义发展史、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思想政治教育,后续又增设中国近现代史基本问题研究与党的建设两个二级学科,共扩充为七个二级学科。思想政治教育专业作为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下的二级学科是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方法,专门研究人们思想品德形成、发展规律和思想政治教育规律,培养人们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学科,其在一级学科中具有重要的学科价值和学科使命,承担着人才培养的重任。
在理论前沿上,黄蓉生认为,思想政治教育在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及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始终发挥着“生命线”和“中心环节”的作用,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和理论成果,是我们党和国家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基础与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是一致的,其涵盖了人的本质理论、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灌输理论、生命线理论、意识形态理论、基本范畴理论、思想领先理论、发展规律理论等基础理论。
在实践前沿上,黄蓉生通过总结学术研讨中关于“思想政治教育”概念的几大主流观点,概括得出了思想政治教育归根结底是为了满足社会和人的发展需要,因而具有鲜明的实践性、社会性、需要性本质属性及其显著特点的结论。
本次会议营造了严谨又不失活泼的学术氛围,为广大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者研究者提供了一个高质量的学术交流平台。
转载自中国社会科学网